衛福部焦點新聞  
  • 重視公開哺乳權 媽媽自在哺乳 共同營造更友善哺乳環境
  • 2024/5/10 上午 10:30:00
  •     祝全天下偉大的媽媽們(父代母職的爸爸們或隔代教養的家人們),母親節快樂!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開始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呵護,同時也開啟了一段甜蜜負擔的旅程,先從哺餵母乳開始,就是一個新奇的挑戰。依據實證研究顯示,哺餵母乳對母嬰健康有很多好處,不僅可增加寶寶免疫力、減少過敏以及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率等,同時也有利於媽媽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因哺餵母乳可以消耗較多的熱量,對於身材恢復較快,並能降低罹癌風險等。

        我國為保障婦女在任何場所可依嬰兒需求哺餵母乳,免於受到任何干擾、歧視,並提供有意願哺乳媽媽友善的環境,於民國99年立法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保障媽媽在公共場所公開哺餵寶寶母乳,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違反者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此外,依據「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第5條規定的公共場所應設置哺集乳室,同時鼓勵業者自願設置哺集乳室,以確保媽媽們能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哺集乳環境。截至112年底全國總共設置4,008處哺集乳室,包括依法設置2,643處及自願設置1,365處。

    友善哺乳隨時隨地自在餵,提高媽媽出門意願

        今年30歲的李小姐深知親餵母乳的好處,有次單獨帶著2個小孩(分別為3歲及5個月大)搭高鐵,候車時,老二因為肚子餓而哭鬧,李小姐考量還要照顧老大及多件行李,沒有時間有所顧慮,很自然地在車站座位親餵母乳,站區內來往的人潮眾多,但無人投以異樣眼光,這讓李小姐感受到社會對公開哺乳的接受度正逐漸提高,使她在外哺乳時更加自在,也更願意帶孩子出門。

        國民健康署呼籲,媽媽在公共場所隨意的哺乳是一件自然且健康的事,社會大眾應為母嬰多創造友善的哺乳環境,讓媽媽出門在外,可以隨時隨地想餵就餵,無需刻意尋找哺集乳室,期待在未來能看到更多的媽媽能夠自信且自在地在任何場所哺育自己的孩子。另外,「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所規範的公共場所,也包含鐵路對號列車及高速鐵路列車,列車上亦設有哺集乳室,專門提供有哺集乳需求的媽媽們使用。

    哺集乳室資訊攏底加 媽咪外出哺乳好幫手

        為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社會大眾能支持及尊重媽媽的哺乳權,協力營造母乳哺育全面友善環境。哺乳媽媽如有使用公共場所哺集乳室的需求或母乳哺育相關問題,可點選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各縣市公共場所哺集乳室位置及相關衛教資源,或加入孕產婦關懷Line官方帳號(ID:@mammy870870),透過選單連結網站查詢哺集乳室,並可定期收到婦幼相關衛教訊息,也可以撥打免付費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由專業人員為您提供服務,歡迎多加利用!

  • 國際護師節前夕 陳揆:感謝護理人員守護國人健康 持續精進護理人力體系
  • 2024/5/9 下午 08:10:00
  • 在5月12日「國際護師節」前夕,行政院長陳建仁今(9)日陪同蔡英文總統出席「113年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並頒獎表揚10位資深護理人員,感謝與肯定全國護理人員守護國人健康。陳院長表示,臺灣近日受評比為醫療保健系統最佳的國家,護理人員功不可沒,政府為讓護理人員付出獲得適當回饋,並減緩護理人力短缺問題,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112-119年)」,推動護理人才培育、改善護理薪資與職場環境,也將持續精進臺灣護理人力體系,強化我國醫療照護韌性,以促進臺灣的護理發展。

    陳院長致詞時指出,首先恭賀所有得獎者成為護理界典範,並感謝全國護理人員將這份職業視為人生志業,守護國人健康,同時感謝「台灣護理學會」與「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在每年國際護師節前夕,舉辦全國性慶祝大會,表揚深耕護理服務的資深護理人員之外,也肯定在護理領域具專業貢獻與服務的傑出護理人員。

    陳院長提到,護理人員全心全意照護病人健康、增進全民福祉,是醫療照護體系最重要的人力資產,也是全民健康覆蓋與國家永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疫情期間,各界均能感受護理人員在防疫與醫療照護等方面,展現無比堅毅和貢獻,看見護理人員的身影與社會影響力。

    陳院長表示,在疫後時代,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挑戰,雖然每年總執業護理人數持續增加,但面臨人口及勞動力的雙重老化,與國人健康照護需求急遽上升等因素的交互衝擊下,使得護理職場環境受到巨大衝擊。因此,積極整備護理人力是當前重要工作,由衛生福利部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112-119年)」,透過整合相關部會資源,推動護理人才培育、改善護理薪資與職場環境等12項策略,讓護理人員願意走入職場,提高護理人員留任意願,從而減緩現有護理人力短缺問題。

    陳院長另指出,在《執行長世界》(CEOWORLD)雜誌近日所公布的全球「2024醫療照護指數」排名中,臺灣被評比為世界上醫療保健系統最佳的國家。臺灣有此佳績,護理人員功不可沒,政府更有責任使護理人員的付出獲得適當回饋,改善護理職場勞動條件與薪資待遇,政府也責無旁貸。行政院與各部會將一同持續努力,積極推動各項策略,引領醫院營造正向與友善的護理職場環境。

    陳院長表示,今(2024)年度國際護師節主題為「有護理師才有未來,護理創造經濟實力(Our Nurses. Our Future. The Economic Power of Care)」,期盼藉由這主題,重新改變各界對於護理的看法,同時也強調護理可以創造健康的人類與社會,並帶來經濟效益。未來,政府會做為護理人員的後盾,持續精進臺灣護理人力體系,強化我國醫療照護韌性,並推動相關的策略與措施,以促進臺灣護理發展。

    最後,陳院長祝福所有護理人員「護師節快樂」,並再次感謝及肯定全國護理人員在護理崗位的努力付出,他表示護理人員雖從事不同領域的護理工作,但當燃起心中熱火時,能一同照亮臺灣及世界,讓世界看到光明、希望和美好未來,呼應今年度「有護理師才有未來」的主題。

    此行,陳院長陪同蔡英文總統到場後,首先欣賞開場影片,由蔡總統上臺參與護理師們的「薪火相傳:傳光」儀式,一同傳遞燭光;隨後,現場播放「台灣護理典範獎」、「感念已故護理先進」影片,陳院長也逐一頒發獎座予10位服務滿45年的資深護理人員,並與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衛福部王必勝次長、台灣護理學會廖美南理事長、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紀淑靜理事長及10位受獎代表等合影留念。

  • 祝福全國母親「母親節快樂」 陳揆:持續減輕育兒家庭照顧負擔 營造友善生養環境
  • 2024/5/9 下午 03:00:00
  • 母親節即將到來,行政院長陳建仁今(9)日在行政院會感謝全國母親及擔任母職照顧者一直以來對家庭及子女的辛勞與付出,展現無私的愛與寬容,並祝福大家「母親節快樂!」。院長表示,政府近年來透過擴充公共化幼兒園及托育機構、提高育兒津貼等政策,積極營造國內友善生養環境,同時自2021年起,亦提高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薪資補助的所得替代率至8成,並彈性放寬申請條件,展現政府支持育兒家庭之決心,務實滿足有家庭照顧需求的受僱者。

    陳院長表示,母親節即將在本週日(5月12日)到來,是大家向媽媽表達感謝的重要節日。隨著時代變遷,現代社會對於母職的定義,已演變得更加多元,不僅止於母親,父親或是祖父母也都可能肩負養育與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角色。

    陳院長指出,為減輕育兒家庭照顧負擔,政府近年來透過擴充公共化幼兒園及托育機構、提高育兒津貼等政策,積極營造國內友善生養環境。今年起更將每名幼兒托育費用,從原先家庭可支配所得的10%至15%,降低為5%至10%;送托公共托育機構者,由每月補助5,500元,提高到7,000元;針對送托準公共托育服務者,也由每人每月補助8,500元,提升至1萬3,000元,展現政府支持育兒家庭的決心。

    陳院長提到,為幫助雙親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政府自2021年起,提高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薪資補助的所得替代率至8成,並彈性放寬申請條件。根據2023年受僱勞工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統計,初次核付人數共9萬多人,較2020年7萬6,711人,上升17.4個百分點;其中,女性增加7個百分點,男性更增加63個百分點,顯示相關政策已有效鼓勵男性參與家庭照顧,減輕女性照顧負擔。而勞動部也正在研擬更具彈性的育嬰留職停薪制度,規劃不少於5日期間的育嬰留停方案,並鼓勵事業單位積極加入試辦,以建構更加完善的職場環境,務實滿足有家庭照顧需求的受僱者。

    陳院長強調,母親是家庭溫暖的泉源,也是家庭重要支柱之一,因此他特別邀請大家在母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一定要記得停下腳步,誠心地對母親及擔任母職照顧者,表達最深的感謝與祝福,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家庭及子女的辛勞與付出;同時,院長也期勉國人在未來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能以實際行動來體貼與感謝母親無私的愛與寬容,並祝福大家「母親節快樂!」。

  • 全新「孕媽咪健康手冊」及「孕媽咪衛教手冊」試閱電子檔 豐富資訊一覽無遺
  • 2024/5/9 上午 10:00:00
  •     對於即將邁入新人生階段的孕媽咪來說,心情可能交雜著迎向未知變化的緊張和焦慮,正確的孕產知識與家人們的支持,是孕媽咪最佳的應援。國民健康署為提供準爸媽更容易閱讀及理解的孕產衛教資訊,從孕媽咪的視角出發,傾聽及同理孕媽咪們的問題與需求,諮詢各領域專家及參採孕產照護人員意見,並參考國際實證,經多次焦點座談及試讀意見蒐集,編製新版「孕媽咪健康手冊」及「孕媽咪衛教手冊」,以生活化的內容為主體,採用活潑生動及溫馨的設計風格,希望陪伴媽咪和家人一起經歷孕產過程,當感到疑惑時,可翻閱手冊尋找解答,並諮詢醫事人員。

    手冊5大亮點,輕鬆掌握孕產重要資訊

        新版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相較於過去版本多了活潑可愛溫馨的風格及互動遊戲,內容著重家庭支持的觀念,並提供更清楚友善易讀的紀錄表格及衛教資訊,包含5大亮點:

    1.輕量化易於攜帶
    延續收納夾層設計,可放置健保卡、各項檢驗報告或衛教單張,並精簡各次產檢自我檢核紀錄及產檢檢查紀錄,手冊更以輕薄設計為主,方便於產檢攜帶及記錄產檢資訊,另增加孕媽咪筆記,可記錄您的疑問,於產檢時諮詢醫師、護理師、助產師。

    2.圖文並茂簡單易懂
    手冊以簡潔文字搭配簡易插圖示意,以懷孕前、中、後期等3階段分別彙整重要衛教資訊,並以表格或插圖取代冗長的資訊,增加閱讀的友善性。

    3.自我檢核更易上手
    重新編排孕婦產前健康照護衛教指導重點,轉化為好孕知識大富翁,以寓教於樂的互動遊戲方式,讓孕媽咪輕鬆獲取知識及相關資訊。

    4.破除常見孕產迷思
    網路上良莠不齊的資訊內容,往往使孕媽咪們產生誤解與懷疑,此次手冊彙整懷孕前、中、後期常見問題、營養攝取、孕產迷思、運動建議與注意事項,提供正確孕產及家人支持的觀念,期待媽媽寶寶都健康。

    5.孕產資源不漏接
    將延伸閱讀QR code設計於相關主題頁面中,透過頁面的掃描,孕媽咪們查詢相關資料更方便快速。

    集結各方專業領域 全新編製「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今(113)年度推出全新編製「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試閱電子檔,結合醫學、社會、心理、營養、家庭、運動等不同領域之專業,提供孕產及新生兒照護資訊,讓新手媽咪輕鬆掌握正確的懷孕、生產知識,預計明(114)年推出實體手冊。

        民眾若對於「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私訊國民健康署臉書粉絲團,或於相關貼文處留言,國民健康署將參考大家的意見,讓手冊內容能更加完善。想知道更多「孕媽咪健康及衛教手冊」的內容,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找素材專區下載。

    友善資源:

    • 【健康九九+網站-媽咪好孕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5
    • 【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
    • 【孕產婦關懷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mmy.hpa/
  • 疾管署說明有關藥局提供予民眾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相關作業
  • 2024/5/8 下午 03:19:00
  • 有關今(5/8)日媒體報導「藥局免費快篩千萬劑效期短」一事, 疾管署說明如下:

    1. 為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該署委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下稱藥師公會),自113年5月6日起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設置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送點,並依藥師公會規劃之試劑發放點,配送844萬餘劑家用快篩試劑至藥局,包括效期至113年5月底約184萬劑、113年6月660萬劑。
    2. 另依試劑廠商提供的資訊,快篩試劑均能有效偵測目前COVID-19主流變異株,且社區目前仍有COVID-19疫情傳播風險,建議有呼吸道症狀或有需求的民眾索取並自行篩檢,以及時分辨是否為COVID-19感染,並有助於後續就醫診治。
    3. 本次發放作業疾管署與藥師公會合作,由藥師公會詢問藥局協助發放意願後,提供疾管署配送名單與配送數量,疾管署依該名單通知委託物流廠商配送家用快篩試劑至各藥局,倘藥局不願參與快篩試劑發放作業,可自行聯繫藥師公會。
  • 5/19日起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
  • 2024/5/8 下午 03:16:00
  • 疾病管制署今(8)日表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於本(2024)年5月19日停止適用,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

    疾管署說明,因應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應佩戴口罩公告廢止,為建立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之新常態,疾病管制署參考WHO、美國、英國等感染管制措施,於本年5月8日提至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討論,調整COVID-19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調整說明如下:

    一、民眾

    (一) 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

    (二) 過去一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或國家防疫政策佩戴口罩。

    (三)  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

    二、醫療照護機構

    (一) 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

    (二)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

    (三) 醫療照護機構應有適當的空調通風系統,且應依循廠商建議定期清潔、檢查、維護保養或更換系統相關耗材配件等,確保有效通風,維護室內空氣品質。

    疾管署強調,口罩規定鬆綁,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籲請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

  • 18歲以上國人 每4人有1人飲酒 拒絕勸酒5招 巧妙適當運用
  • 2024/5/8 上午 10:30:00
  • 忙碌了一整天,小華與同事下班後相約聚餐,放鬆之餘,點了酒來喝,一句「厚搭啦!」讓小華面有難色。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18歲以上人口過去一個月飲酒率為24.4%(男性32%、女性17.1%),18歲以上人口過去一個月暴飲率(曾經一次喝6杯或6杯以上的酒)為3.9%(男性6.5%、女性1.4%),我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過量飲酒,在高飲酒率背後,不可輕忽「飲酒」對國人健康所帶來的危害。

    國民健康署響應社團法人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無酒日(每年5月9日)活動」,提倡「無酒、節酒、零酒精」的健康理念,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聚餐時請儘量減少飲酒量,或以無酒精飲品代替,營造溫馨沒有勸酒壓力的用餐氛圍,既能擁抱友情與親情也能擁抱健康,並務必遵守喝酒不開車,或選擇代駕,安全平安的回家,避免造成其他無法挽回的憾事。

    喝酒對身體的危害 不容忽視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分析資料2,觀察男女性十大死因,111年男性死亡率多高於女性,其中又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死亡率為女性2.6 倍(每十萬人口25.6 人/9.8 人),此為與飲酒有關的死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酒精是一種具有毒性和精神作用的成癮性物質。許多研究指出,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有毒性作用,且酒精飲料中所含之乙醇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歸類為第一類致癌物質,亦會抑制免疫力,增加罹患傳染病(包含結核病、愛滋病)的風險3。

    研究顯示,台灣接近一半的人口喝酒會臉紅,此為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無法被正常代謝,這種毒性致癌物累積在肝臟中,便會出現臉紅、心跳加快、頭痛、頭暈、噁吐、宿醉等酒後反應,又稱為「酒精不耐症」,此為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此外,乙醛也會與其他蛋白質、胺基酸及DNA結合,誘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傷害組織,並產生大量自由基引發基因突變,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4,5。

    拒絕勸酒5招 趕緊過來學幾招

    國民健康署提供下列拒酒5招,扭轉勸酒文化,避免過量飲酒有害健康:

    第一招:喝酒會傷身(容易起酒疹、傷肝、傷胃、醫生說不能喝酒及正在服用一些藥物不能喝酒等理由)。

    第二招:或者說我今天有開車、怕酒駕臨檢取締、要找代駕麻煩等。

    第三招:以茶、飲料、咖啡取代喝酒。

    第四招:誠實說不喝酒,直接拒絕。

    第五招:其他拒酒的說法(酒量不好、尿遁、易醉、易吐、另一伴不喜歡渾身酒氣等)。

    飲酒危害宣導資源:

    參考資料:

    1.      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如附件)

    2.      衛生福利部111年國人死因分析資料

    3.      WHO. Health topics/Alcohol. 

    4.      ALDH2 polymorphism and alcohol-related cancers in Asians: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5.      IARC.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ethyl carbamate.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 (2010).96: 1–1428

  • 疼痛照護看這裡,面對疼痛不再怕!
  • 2024/5/8 上午 10:00:00
  • 您害怕疼痛嗎?您有長期疼痛的經驗嗎?依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簡稱IASP)定義,疼痛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感覺及情感的體驗,通常由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所造成。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為提升癌症病人及非癌症慢性疼痛病人對疼痛治療及使用成癮性麻醉藥品之認知,委託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下稱奇美醫院),編撰出版「癌症疼痛照護衛教手冊(民眾版)」與「非癌慢性疼痛照護衛教手冊(民眾版)」之中、英文版手冊共4本,並公開於食藥署官網(路徑:首頁/出版品/圖書),提供民眾下載參考。

    此4本手冊是委託奇美醫院邀集國內疼痛科、麻醉科、精神科、復健科、外科、泌尿外科、腫瘤科、胃腸科、放射科、緩和醫學科、中醫、藥學及護理等專家學者組成編撰小組,按癌症疼痛或慢性疼痛的原因、評量方法、照護的目標與策略、藥品及非藥品的治療、病人自我照護、及照護者的衛教等章節編撰而成。

    癌症疼痛(下稱癌痛)係因癌症所引起的疼痛,不同的癌症可能有不同的疼痛原因及疼痛表現。因癌痛會同時影響人的身體、心理及人際支持力,因此在治療癌痛時,以緩解疼痛、恢復生活功能、提升生活品質為照護目標。「癌症疼痛照護衛教手冊(民眾版)」編撰常見的止痛方法,有腫瘤治療、神經阻斷術、復健(運動)治療、心理治療、止痛藥品治療及其他治療,並提供病人及其照護者,了解癌痛治療及自我照護方式。

    非癌慢性疼痛(下稱慢性疼痛)係指超過3個月的非癌疼痛,其造成的原因較複雜,治療的策略應針對慢性疼痛形成的原因,以多面向照護方式,方能達到最佳療效。「非癌慢性疼痛照護衛教手冊(民眾版)」編撰國際上對慢性疼痛的標準照護模式,依病情治癒難易程度區分為四個階梯治療模式,第一階:由病人進行自我疼痛管理、第二階:加入非藥品治療、第三階:再加入非類鴉片藥品治療、第四階:跨領域團隊介入及使用類鴉片止痛劑。並提供病人自我身心照護方式,以及其家人和照護者了解疼痛照護資訊。

    食藥署呼籲,如有疼痛問題應尋求醫師診治,積極找出病因,依照醫師指示正確服用藥品,並輔以多方式的止痛治療,有疑問時應向醫師或藥師尋求專業諮詢,這樣才能擺脫疼痛的困擾。食藥署出版這4本手冊,期盼能提供給患有癌症疼痛或非癌慢性疼痛的病人及其照護者參考運用,進而緩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提升用藥安全。

  • 母親節將至,呼籲民眾踴躍接種新冠疫苗,為媽媽撐起一把保護傘,一同守護家人朋友健康
  • 2024/5/7 下午 03:27: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上週(4/30-5/6)新增22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4/23-4/29)新增18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5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疫情仍有傳播風險,鑑於施打新冠疫苗能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又本週適逢母親節,疾管署呼籲,在獻上感謝與敬意的同時,也要陪媽媽去接種新冠疫苗,替媽媽撐起一把保護傘,保護媽媽也保護家人的健康。

    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66.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1%,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02%、0.78%。鑒於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均占95%(含)以上,故呼籲未施打第1劑者,儘速接種;而與前1劑疫苗間隔已達12週(84天)之65歲以上長者,儘速再接種第2劑,讓免疫防護不過期,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308.9萬劑、Novavax XBB疫苗約7.7萬劑,兩種廠牌均安全且能有效對抗目前疫情。接種院所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閱,社區接種站資訊則請至各縣市官網查詢。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占95%以上)為主,其次為BA.2.86,另目前國際關注JN.1其衍生變異株KP.2,國內境外移入個案最早於三月底(第13週)檢出,目前累計6件;本土個案最早於四月初(第14週)檢出,目前累計4件,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疾管署進一步說明,KP.2變異株(又稱FLiRT變異株)為Omicron JN.1子代變異株,具數個點位突變,目前研究顯示KP.2的傳播力約JN.1的1.2倍,具成為主流變異株的潛力,惟致病力相對較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2024)年5月3日將KP.2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現有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工具仍可偵測到病毒,接種XBB疫苗仍能產生辨識JN.1系列變異株之抗體;現有已核准藥物(PAXLOVID)仍持續有效。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下旬, KP.2占全球新冠病毒變異株比例約11.4%,現已有29國上傳1,488組序列,其中以美國420組為多,其次為英國279組、印度239組、加拿大210組及澳洲92組,分布遍及歐、亞、美洲。

  • 東南亞登革熱疫情嚴峻,近期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上升,呼籲民眾出國留意防蚊措施
  • 2024/5/7 下午 03:26: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近期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個案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呼籲民眾前往東南亞國家時,應留意防蚊措施,返國後如有發燒、四肢痠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及治療。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4/30-5/6)新增1例本土病例及7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本土病例居住於高雄市,今(2024)年截至5月6日累計164例本土病例,分布高雄市135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及嘉義縣1例,並累計2例重症病例;另新增境外移入病例分別自印尼4例及馬爾地夫3例移入,今年累計7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2020年至2023年同期(介於1-51例),今年1月至4月發病個案分別為7、21、16、29例,呈上升趨勢,個案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37例為多,其次為馬來西亞16例及馬爾地夫8例。

    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國家,如印尼、泰國、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國登革熱疫情均較往年同期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以印尼疫情最為嚴峻,該國截至4月27日累計8萬餘例,至少600例死亡,已高於去年同期;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近661萬例,以南美洲巴西近554萬例報告數為多,阿根廷、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屬嚴峻,請民眾前往當地時留意防蚊措施。

    疾管署再次提醒,前往東南亞國家應落實戶外活動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等個人防蚊措施;另由於登革熱有3至14天的潛伏期,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往往於回國返家後才發病,在航機上或抵達機場時就出現症狀的個案並不多,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則此斑蚊經8至12天後,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造成本土病例的 發生,故民眾回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落實防蚊措施,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最近旅遊地點,以便正確診斷治療。登革熱相關資訊請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國內腸病毒正處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籲請民眾落實勤洗手,並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
  • 2024/5/7 下午 03:25: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7)日表示,國內腸病毒正處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請民眾保持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本週適逢母親節,參加家庭聚會及親子活動機會增加,呼籲民眾慶祝母親節之餘,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特別是在「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並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洗手步驟。此外,嬰幼兒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處流行期,近期疫情呈持續上升趨勢,上週(4月28日至5月4日)門急診就診計16,240人次,較前一週(14,316人次)上升13.4%;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今(2024)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

    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民眾仍應持續採行一般性的預防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

    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今年出現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呼籲準媽媽於懷孕期間落實飲食及手部衛生
  • 2024/5/7 下午 03:24:00
  • 疾病管制署今(7)日公布今(2024)年首例新生兒母嬰垂直傳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個案母親於懷孕34週因發燒、倦怠與腹痛就醫,後因胎心音異常、羊膜破裂等症狀而進行緊急剖腹產;個案出生即活動力不佳及臉色蒼白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通報後確診,研判為母嬰垂直傳染。目前母女均已康復出院。經疫情調查瞭解,案母懷孕期間曾食用生菜沙拉、切片水果等生食與即食食品,惟李斯特菌症潛伏期較長,可能感染源經評估較難追溯釐清。

    疾管署說明,依據資料顯示,今(2024)年截至5月6日,國內累計51例李斯特菌症確定病例,僅略高於2020與2022年同期(46例與47例),整體趨勢與往年相較無明顯上升,以6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78%),其中1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李斯特菌症自2018年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累計病例中,男性病例數略多於女性,並以70歲以上個案為多(占47%),其次為60歲到70歲(占24%),另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1個月)累計14例,其中出生至發病日日距小於3日(含)者占93%。

    疾管署指出,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泥土、汙水、蔬菜、市售肉品,亦可存在於部分無症狀的人類、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主要經由食用遭污染的食物感染,國內曾於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此菌,另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潛伏期通常為21天(3-70天),感染後的病況嚴重程度視感染者之免疫狀況而定,免疫力正常者不易受到感染,或是感染後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對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可導致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伴隨死亡風險;若孕婦感染,可能會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是於生產時感染胎兒,引起新生兒侵襲性感染。

    疾管署呼籲,李斯特菌可於冰箱冷藏(4℃)環境下持續生長增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能殺死。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民眾應落實於飯前洗淨雙手、食物澈底煮熟,避免生飲生食,食物貯存、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同時提醒婦女於懷孕期間,應做好個人飲食與手部衛生,避免食用即食肉類加工品、剩菜及生菜沙拉等,或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若有發燒、頭痛、噁心、腹瀉等症狀,請儘速就醫;醫療院所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或撥打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 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 第11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頒獎典禮暨記者會
  • 2024/5/7 下午 12:00:00
  • 衛生福利部於今(7)日上午舉辦「第11屆優良暨資深典範護理人員頒獎典禮」,由部長薛瑞元親自頒獎表揚所屬醫院表現傑出、著有卓越貢獻的護理人員,並對於部醫為守護國人健康,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護理人員,表達敬意與謝意。

    衛生福利部本次頒發「資深典範獎」、「優良人員獎」及「閃亮新人獎」等共計81位得獎者,是由所屬27家醫院共9,526位護理人員中,遴選出亟具護理服務熱忱,並對於提升專業照護品質與病人安全、推動公共衛生政策以及守護偏鄉與弱勢族群患者健康等護理工作恪盡職責且表現優異者,透過公開表揚其優良事蹟,並頒獎給予肯定與鼓勵,希望能藉以提振護理同仁的信心與士氣,也為全體部醫同仁樹立良好典範。

    榮獲「資深貢獻奬」的陳淑玄護理長從事護理工作將近卅年,其83年經國家考試分發到花蓮醫院服務一年後,轉調回家鄉旗山醫院至今,先後擔任急診室護理師、內科病房兼任感控業務、手術室護理長及婦產兒科病房護理長,歷經SARS風暴、88風災、921地震及COVID 19疫情等挑戰,竭心盡力為偏鄉地區民眾醫療照護付出,多年來累積之臨床和教學、研究資歷都極其豐富。個性積極樂觀的陳護理長表示,因為有許多人的幫助,她才能挺過無數個艱辛的時刻,繼續在護理這條有意義的道路上發光發亮,因此,身為護理長的另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傳承護理專業與精神、培育新血與留住護理人才,未來,她會秉持初心,持續為護理人員以及民眾的健康、福祉努力。

    獲頒「優良獎」的王曉婷護理師於臺北醫院服務已超過20年,在精神疾患合併慢性疾病介入性照護以及預防跌倒等提升照護品質上積極投入,除參加國內專題競賽獲得佳績外,並曾於國內、外研討會發表論文海報,她表示能夠在這樣高壓力且辛苦的護理臨床工作努力到現在,除了要感謝臺北醫院一路以來栽培以外,也十分感謝國北護老師的教導,老師曾說「護理,是支持病人走過一段他不能獨行的最重要力量」,王護理師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上,用心照護許許多多的病人及其家屬,陪伴他們走過生老病死的人生階段,也因此成就了護理生涯,她期許自己能持續精進,讓病人獲得更好的醫療照顧。

    榮獲「閃亮新人獎」的台中醫院護理師郭蕙菱表示,護理是非常內耗的工作,也比同齡者更早面對生死、更接近死亡,需要有堅強的內心來涵容與消化這些負向情緒與能量,但她從來不後悔選擇這條路,因為很幸運的是一直都受到很多學姐、同事甚至長官的幫助,讓自己能抱著「把該做的都好好做,能做的盡力做,想做的努力做」的信念堅持下去,在收到病人或家屬因為病情好轉的真心感謝時,那種成就感的滿足是無可比擬的。她獲獎後最想跟媽媽說:「媽媽,我從小沒得過什麼獎,但我在護理師這個工作上得到大家的肯定囉!」。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在致詞時表示,本部所屬醫院遍布全國各地,但多半位處偏鄉離島地區或屬特殊功能醫院,在有限的資源與嚴峻的環境下,仍能有這麼多優秀的護理人員,長期在第一線的照顧服務工作上視病猶親,並為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盡心盡力,所展現的敬業精神與傑出貢獻,令人欽佩。部長進一步表示,專業護理人員是本部所屬醫院能完成公醫使命、落實社會責任及平衡城鄉醫療差距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非常珍貴的資產,政府會努力提升對護理人員的照顧,也希望社會能給予護理人員更多信任與尊重,讓護理人員能專心、安心地發揮所長,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讓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都能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 2024銀領新食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 等你來挑戰 近6成6長者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問題 限制吃的種類
  • 2024/5/7 上午 10:00:00
  •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長輩們的營養健康是大家最關切的議題之一。依據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長輩有72 %部分缺牙;22.8%覺得自己的牙齒(包括裝假牙者)功能狀況不好;65.8%因為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而限制吃東西的種類。近年來,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質地調整飲食」,透過「食材挑選」、「烹調技巧」及「簡易檢測」等方式,做出適合長輩「軟硬度」的多樣化餐點;今(113)年首次舉辦「2024銀領新食尚 銀養創新料理」競賽,邀請專業主廚、在校學生及民眾等運用質地調整的概念和技巧,設計菜單與烹調美味料理,做出「容易咬、吃得下」的餐點,一起守護長輩們的營養健康。

    長輩吃得下  營養健康沒煩惱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表示,長輩的身體功能會隨歲月增長,而漸漸退化,例如:缺牙、唾液分泌減少而影響食量,就是常見情形之一,如何幫助長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補充到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這對預防長輩常見的肌少、衰弱或是維持骨骼、心血管及腸道健康等極其重要。所以國民健康署從實證蒐集、手冊編撰,到培訓輔導,積極建構各種質地調整的資源和人才。今年更希望透過銀養料理競賽,募集各界好手的創意,提供長輩方便多元的選擇。

    優先選用國產食材  新鮮天然又安心

    農業部農糧署陳啓榮主任秘書大力推薦「當令在地的蔬果雜糧,新鮮營養又低碳,環保更愛地球」。將較堅硬的蔬菜或雜糧,洗淨後分切(裝)成適當大小,置於冷凍庫1-3天,就能軟化質地,讓長輩輕鬆獲取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另外,有句臺灣諺語:「一午、二鮸、三嘉鱲」,其中的「一午」就是描述排名第一的「午仔魚」肉質細嫩鮮甜,深受大眾喜歡。農業部漁業署表示,午仔魚蛋白質含量高且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低,細刺又少,很適合長輩和兒童食用。這些新鮮、安全,品質優良的各式農產品,可在「農良直賣所」、「買魚去」、「北農嚴選」網路平台或實體店面購買。

    珍饌饗宴 寵愛媽咪  

        透過質地調整的方法,就可以讓銀髮媽媽們享用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餐點。此次記者會國民健康署特別邀請「台灣廚藝美食協會何育任理事長」,示範如何使用國產食材和質地調整技巧,烹調出四道美味且符合質地調整的餐點,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道「母愛綠茵卷」:選用國產豬肉、胡蘿蔔和芋頭,以紫蘇葉包裹製作,不僅色彩豐富,也增添了料理的層次和風味,還能補充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維持肌肉量和促進腸道健康;

    第二道「煦愛午仔南瓜飯」:以午仔魚、洋蔥、南瓜、黑木耳及糙米為主,採用燉煮方式,除保留食材原味及濕潤度,亦能提供優質蛋白質外,富含抗氧化物質、β-胡蘿蔔素、維生素D、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等,可維持免疫系統,促進心臟健康;

    第三道「綠意擁抱藜麥盤」:選用國產去骨雞肉,順著雞肉的紋理切,搭配冷凍處理過的花椰菜及切碎的文蛤,文蛤富含維生素B群及鐵等多種礦物質,可預防缺鐵導致的貧血;

    第四道「羅勒之吻烤番茄」:以牛番茄及豆腐為主,搭配羅勒,香氣十足,羅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能幫助骨骼及血管健康。

    全國料理競賽開跑,邀請您來大展身手

    今年首次辦理「全國料理競賽」已經開始報名!不論你是餐飲界的大廚小廚、社區裡的家庭料理達人,還是充滿創意的在校學生,這裡有屬於你的舞台,歡迎組隊報名參加,一起秀出您的料理,活動報名至113年6月14日止,相關活動資訊,請參考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告及報名網站

    註: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

  • 響應5月9日無酒日,衛福部酒防中心傳授無酒秘訣
  • 2024/5/6 上午 11:00:00
  • 國人飲酒易致癌,衛生福利部提醒及早戒酒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酒精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資料顯示,酒精與7種癌症有關,包含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和乳腺癌;而國人因基因特性,有49%民眾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導致無法有效代謝酒精,只要一喝酒就暴露在致癌風險下。衛生福利部表示,有飲酒困擾甚至有酒精成癮現象的民眾,皆可透過免付費戒酒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或至全台灣138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尋求專業協助(酒癮治療機構查詢網址)。此外,衛生福利部推動「酒癮治療費用補助」,對於自願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成癮治療者,每人每年最高可申請酒癮治療費用補助4萬元。

    衛生福利部響應台灣無酒日,推廣無酒文化並傳授成功戒酒秘訣

        為倡導民眾遠離酒精危害,並響應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之5月9日「台灣無酒日」活動,衛生福利部於今(113)年與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及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共同辦理「台灣無酒周啟動記者會」。心理健康司陳亮妤司長出席致詞時表示,酒精會增加癌症風險,更會導致憂鬱惡化、自殺風險上升。衛生福利部為降低酒癮民眾就醫經濟負擔,已擴大推動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並成立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呼籲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民眾,勇敢尋求專業協助,及早接受治療,以重拾健康生活。

        此外,衛生福利部補助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於馬偕醫學院及北海岸地區熱門旅遊景點等地,辦理臺灣無酒日宣導活動,透過衛教宣導及專題講座,讓民眾瞭解酒精對身心之危害;113年5月9日台灣無酒日當日,衛福部酒防中心(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51-2號)也將舉辦「國民講座:成功無酒的秘訣」,由有超過23年戒酒門診/團體治療經驗之中心主任方俊凱醫師主講,講座將同步開放網路直播,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現場並備有神秘精美戒酒小物,與民眾進行有獎徵答。

    國民講座:成功無酒的秘訣
    地點: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Taiwan AAAPC)2樓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51-2號
    免付費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
    市話:02-25851959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aaapc/ 
    聯絡人:謝小姐

  • 每5位氣喘病人 有1位氣喘控制不佳 氣喘控制3要訣 安心守護好健康
  • 2024/5/6 上午 10:30:00
  •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球逾2.6億人,造成每年超過45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全球氣喘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為提升氣喘認知及照護,將每年5月第1個禮拜的星期二訂為世界氣喘日,今年在5月7日,主題是「氣喘衛教賦能」(Asthma Education Empowers),呼籲氣喘病人學習管理自身疾病及瞭解就醫的時機,才可以有效降低氣喘發病率及死亡率。

    自我監測與警覺 定期回診降低氣喘發病率

        依據110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數據,12歲以上氣喘病人過去一年內曾發作的有21.6%,大約每5位氣喘病人,就有1位氣喘控制不佳,其中21%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15.1%曾因氣喘發作至急診就醫。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氣喘病人,平時應定期回診監測氣喘控制狀況,可以提早預測氣喘發作的可能性,以預防其急性發作或惡化,而影響生活品質。

    穩定氣喘3要訣 氣喘控制很OK

        許多風險因素會影響氣喘控制,進而誘發氣喘症狀,包括:過敏原及非過敏原的刺激物,而定時監測是瞭解氣喘控制的關鍵,建議氣喘病人可以使用「尖峰呼氣流速計」,以確認氣喘有無發作及肺功能狀態。另外,除了做好氣喘自我管理,配合醫囑用藥治療及定時回診,更是長期穩定控制氣喘的不二法門。國民健康署提供3要訣,幫助病人掌握氣喘控制:

    1.減少曝露誘發環境:氣喘病人吸入灰塵、塵蟎、黴菌、動物毛髮等過敏原會誘發氣喘,應定期清潔居家環境,而菸害、氣溫變化、刺激性味道等非過敏原也是常見的誘發因子,建議可以配戴口罩,減少吸入冷空氣、二手菸、氣味強烈的噴霧劑及香水等,以降低氣喘發作風險。

    2.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非食物過敏原所誘發的氣喘病人要注重營養均衡,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另外,規律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及場所,大部分的氣喘病人都可以正常運動,建議氣喘病人選擇健走、羽毛球等間歇性休息運動,並避免在乾冷、粉塵飛揚的環境運動為佳。 

    3.正確用藥定時回診:氣喘藥物主要分為急性發作治療及慢性保養藥物,氣喘病人須依照醫師指示,於適當時機使用正確類型及劑量的藥物,並定時回診追蹤,確認氣喘控制情形,長期氣喘控制良好的病人,若經醫師評估同意,也可以有減輕用藥與調整回診頻率的機會,達到氣喘照護最佳目標。

  • 疾管署將自113年5月6日起,透過4,500家藥局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歡迎民眾踴躍領取
  • 2024/5/6 上午 10:00:00
  •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表示,為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揮庫存防疫物資最大效益,並保護脆弱族群早期檢測及時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委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自今(5/6)日起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藥局名單可至疾管署官網查詢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有需求的民眾可自由免費領取。快篩試劑的物流作業會陸續鋪貨到藥局,已收到快篩試劑的藥局會上架提供給有需求的民眾,並預計明(5/7)日合作的藥局全數會收到,5月8日以後合作藥局皆可提供。

        疾管署表示,該署今年初曾於桃園國際機場等國際港埠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予出(入)境旅客自由領取,後續也接獲民眾反映應比照前開措施,免費提供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予國內有需求民眾,因此,疾管署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合作,自今(5/6)日起,於上開藥局提供免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民眾於領處方藥物、購買藥品、醫療器材、保健食品等原因至藥局時,如有相關症狀及篩檢需求,可即時領取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及諮詢相關醫療服務。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數量有限,領取完畢即提早結束。

  • 頒發南丁格爾獎 陳揆:持續改善護理人力短缺及勞動條件 做護理人員的後盾
  • 2024/5/4 下午 10:00:00
  •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4)日出席「慈月基金會2024第十三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典禮」時表示,護理人員發揮無限的愛心、毅力與勇氣,犧牲奉獻地照顧每一位病患的健康,在臺灣健康照護體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除了要感謝慈月基金會開辦南丁格爾獎,感謝與鼓勵照護弱勢、貢獻專業的護理人員,讓大眾看見護理的專業價值,也要代表政府恭賀本屆4組傑出的護理團隊及7位護理人員,堪為護理界的典範。院長指出,為改善護理人力短缺及勞動條件,衛生福利部已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112-119年)」,並於今(113)年1月公告「三班護病比標準」,自3月1日實施,以「奬勵先行」、「逐步推動」及「引領標竿」三原則推動三班護病比,同時搭配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獎勵,並回溯到今年1月1日發放夜班津貼,政府一定會繼續努力做所有護理人員的後盾。 
     
        陳院長指出,「財團法人慈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自民國101年開辦「南丁格爾獎」至今,表揚團體獎39組護理團隊,以及績優奉獻獎、特殊貢獻獎等個人獎項,共102人,希望透過獎項感謝與鼓勵照護弱勢、貢獻專業的護理人員,並喚起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初衷,及社會大眾對護理專業的重視,讓大眾看見護理的專業價值,進一步提升護理人員的認同與價值。院長特別感謝慈月基金會林保雍董事長伉儷,一直以來對護理界的支持,發揮民間企業的力量,成為企業回饋社會的表率。 
     
        陳院長表示,本屆頒獎典禮共表揚4組傑出的護理團隊及7位護理人員,他要代表政府恭賀所有獲獎團隊與個人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的得獎事蹟都令人十分感動,堪為護理界的典範,他要向各位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院長說,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曾說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愛做很多小事」,而在座所有護理人員實際上都是用大愛做大事,本於當時投入護理工作的初衷,發揮無限的愛心、毅力與勇氣,犧牲奉獻地照顧每一位病患的健康,如同《聖經》所說:「照顧弟兄中最小的那一位,就好像照顧耶穌基督一樣」。你們的辛勞付出,對病患和家屬而言相當重要,也在臺灣健康照護體系中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陳院長提到,為改善護理人力短缺問題,並因應高齡化社會及國人照護需求增加之護理人力需求,衛福部已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計畫(112-119年)」,透過整合相關部會資源,推動護理人才培育、改善護理薪資及職場環境等12項策略。此外,衛福部也在今年1月公告「三班護病比標準」,自3月1日實施,以「奬勵先行」、「逐步推動」及「引領標竿」三原則推動三班護病比,同時搭配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獎勵,回溯到今年1月1日發放夜班津貼,以改善護理勞動條件。 
     
        陳院長指出,根據知名雜誌《執行長世界》(CEOWORLD)近日公布全球「2024醫療照護指數」排名,臺灣在110個國家及地區中,被評為世界上醫療保健系統最好的國家。臺灣能有如此佳績,國內護理人員確實功不可沒,因此政府更有責任使護理人員的付出獲得適當的回饋,並會繼續努力做所有護理人員的後盾。最後,國際護師節即將於5月12日到來,院長也祝福所有護理人員「護師節快樂」。 
     
        此行,陳院長到場後,首先欣賞頒獎典禮開場影片;致詞結束後,院長頒發團體獎金獎匾額「守護愛滋 藥愛無礙」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愛滋病防治組,並與得獎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 赴花蓮主持0403震災復原重建專案會議 鄭副院長:中央與地方同心協力 全力推動花蓮重建復原及紓困振興
  • 2024/5/4 下午 08:30:00
  •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4)日率同各部會次長級以上人員前往花蓮與花蓮縣政府團隊召開聯席會議,討論「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計畫對接,以實際行動支持花蓮,包括公共設施、災民安置、家園重建、紓困、減免等各種權利事項,同時討論受災產業融資跟觀光旅遊的振興方案,盼能落實重建方案到受災地區與民眾身上,以同理心協助受災民眾盡快回復正常生活。

        鄭副院長表示,行政院院會今(2024)年5月2日通過「0403震災復原重建方案」,總經費為285.5億元,並以「從速、從寬、從優」的方式,幫助受災地區與民眾,內容分為四部分,包括產業紓困振興40.8億元、民房災損安置及重建58.4億元、公共設施搶修及重建184.4億元,以及其他經費1.9億元。 陳建仁院長非常重視花蓮的重建復原進度,特別指示由副院長率同各部會與花蓮縣政府對接各項復原重建及紓困振興方案。

        鄭副院長指出,針對受災產業紓困部分,由花東基金提列20億元擔保額度,可協助中小企業信保額度擴增為200億元,目前經濟部正進行各種受災企業的座談,瞭解相關需求。另針對觀光旅遊業部分,政府則提列1.2億元信保基金,可擴大融資約20億元,每一旅宿業最高可貸款3,000萬元,週轉金1,000萬元。勞動部針對觀光旅遊從業人員的薪資補貼則將比照COVID-19方案進行,鄭副院長說,政府將為花蓮量身訂做合適方案,全力支持觀光旅遊業可在不裁員情況下,度過困難。

        鄭副院長進一步說明,針對花蓮觀光旅遊的振興,總經費是15.84億元,其中自由行8.15億元、團體旅遊1.5億元,及臺鐵觀光列車5,100萬元等。同時將補貼國際觀光客包機、臺灣觀巴及臺灣好行等措施,積極吸引國際旅客能前來花蓮觀光。另文化部、農業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都將推出花蓮限定的促進觀光政策,包括文化部編列2,000萬文化幣買一送一活動;農業部則將推出1.83億元農遊方案以及原住民委員會另外提列3,000萬元推動部落旅遊。

        鄭副院長特別指出,震災造成花蓮觀光產業極大的影響,中央匡列的觀光振興方案15.84億元將全數用在花蓮,不會有其他縣市排擠問題,並且已責成交通部觀光署6月1日就開始實施;鄭副院長也指示交通部儘速修復蘇花公路下清水橋路段,務必在5月底前完成雙向通車,讓花蓮的交通儘速恢復正常。

        鄭副院長於聯席會議會後表示,本次會議產生很多共識,都希望「從速、從寬、從優」儘速完成各項災後復原重建方案,包括公共建設復原重建、災民安置與家園重建、產業振興及觀光旅遊振興。針對花蓮縣政府所提的各項需求,包括水電費免收延長為6個月、營建混合物去化補助、編列國土重測經費等建議,鄭副院長皆指示相關部會妥為研議,全力協助縣府各項重建復原工作。

        鄭副院長說明,內政部將於5月6日在花蓮設置「花蓮重建辦公室」,各單位會進駐服務民眾,後續也會辦理相關說明會,協助民眾重建復原工作。鄭副院長表示,中央地方務必齊心合作,以協助災民為最高目標,儘速落實各項重建復原工作,並加速推動紓困振興方案,中央地方一條心,成為災民最大的後盾。

        鄭副院長今日率同吳澤成政務委員、內政部花敬群次長、公共工程委員會顏久榮副主任委員、主計總處陳慧娟副主計長、財政部李慶華次長、交通部陳彥伯次長,經濟部林全能次長、農業部杜文珍次長、勞動部許傳盛次長、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次長、教育部林騰蛟次長、原民會谷縱‧喀勒芳安副主委、文化部李靜慧次長、賑災基金會吳欣隆執行長、臺電公司陳銘樹副總經理、臺水公司蕭淑貞副總經理、臺鐵公司陳宗宏副總經理、港務公司王派峰總經理等單位與花蓮縣政府徐榛蔚縣長及縣府團隊舉行專案聯席會議。立法院傅崐萁委員、鄭天財委員、林憶君委員、陳瑩委員今日也全程與會。

  • 全民口腔健康,有愛無礙 產官學界齊攜手 共同推動臺灣口腔健康覆蓋
  • 2024/5/4 上午 07:51:00
  • 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為展現我國推動全民口腔健康政策之成果,自113年4月起,衛生福利部結合全國22縣市衛生局、各地牙醫師公會及全國聯合會,辦理252場次口腔健康月系列活動,參加人次達3萬人次;此外,為強化產業及學術專業交流,也於5月2日辦理口腔健康政策高峰會,邀請10個國家17名專家出席,展現我國由地方到中央,結合產、官、學共同努力守護國人口腔健康之政策成果!

    多元政策 0歲起守護口腔健康

    為呼應世界衛生大會74.5決議,於2030年達成全面口腔健康覆蓋之目標,臺灣持續致力於推動全民口腔健康衛生政策,從0歲開始提供牙齒塗氟、臼齒窩溝封填、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防齲等,全國兒童接受服務涵蓋率已達9成以上。針對12歲以上民眾也提供每半年免費口腔檢查及全口牙結石清除、懷孕婦女每3個月免費口腔檢查及全口牙結石清除,以及65歲以上高風險民眾牙齒塗氟服務,全面守護各年齡層民眾口腔健康。

    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口腔癌個案,政府提供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每2年1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另嚼檳榔或已戒檳榔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檢查。

    縣市特色 強化民眾口腔照護識能

    今年口腔健康月多元有趣的活動,各縣市也展現地方特色,將口腔保健觀念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中,例如推出生動活潑的「口腔衛教長輩早安LINE圖」;辦理社區衛教及講座,教導正確的刷牙、使用牙線的技巧及年長者健口操運動;舉辦親子潔牙比賽方式,以趣味競賽方式來學習強化口腔清潔概念,並增加親子互動,促進於日常生活落實各項口腔保健技能。

    接軌國際 促進產官學界交流

    為進一步將我國口腔健康政策之成果推向國際,5月2日也舉辦「New Approaches toward UHC by 2030」主題口腔健康政策成果高峰會,邀請世界牙醫聯盟、亞太牙醫聯盟等來自10個國家之專家與國內各專科牙醫學會、牙醫院校等單位共同交流,提高臺灣口腔醫療品質、數位轉型及產業發展之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落實每日口腔保健 牙口健康免煩惱

    衛生福利部提醒您,每日使用1000ppm含氟牙膏,飯後睡前潔牙2次,12歲以上民眾每半年定期口腔檢查及全口牙結石清除,有吸菸、嚼食檳榔習慣之民眾定期口腔黏膜篩檢,口腔保健從日常生活做起,讓您口腔常保健康!

    今日也是牙醫師節!感謝全國各地牙醫師持續為全民的口腔健康把關,祝福所有牙醫師們節日快樂!